浙江两名驴友遇难:网红景点变“食人峡”,跟风野游需警惕户外风险
时间:2024-06-07来源:小巨人信息科技
截至6月6日,该事件共有相关信息126047条,6月4日达到全网声量最高峰,网媒为主要传播媒体,占比48.82%,其次是短视频平台,占比25.3%,该事件中性信息居多,占比73.81%,微博话题#浙江2名游客横渡溪流被冲走#阅读次数达1亿次。
6月3日,一段两驴友横渡溪流遇险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显示,一男一女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横渡野外溪流时,女子失去重心滑倒,男子在救助时不慎也被冲倒。水流中,两人抓紧横渡溪水的绳索,艰难等待救援。此后绳索疑似断开,最终两人还是被水流冲走。经过多方搜救,6月4日上午10点左右,两人已被找到,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
据媒体后续报道,石人峡是一个烂尾荒废的景区,从未正式建成开放。近日当地多次降雨,事发前几日还曾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直到6月2日10时20分才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此次被水冲走的两名驴友来自浙江宁波,是自发到石人峡徒步游玩,一行有二三十人。经专业户外人士指出,视频中横渡溪流的绳索只有保护绳没有牵引绳,而且绳子垂直水面,最终形成了所谓的“死亡V字”,处于“死亡V字”中间的驴友,想要安全脱身的机会非常渺茫。户外知识及经验的缺乏,可能是这起惨剧的原因之一。
有部分网民表示,周围人户外知识及经验缺乏,是无知导致了此次悲剧;
也有网民表示,在非景区的旅游地涉水活动应该自行谨慎,要学会敬畏自然不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还有网民表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鼓吹野游的账号应该被封禁。
这类驴友意外遇害的事故并不少见,据媒体报道,仅5月就出现了3起驴友意外事故。五一假期中,1名驴友在独自徒步贡嘎山期间失联后遇难;5月19日,3名大学生夜爬未开放的箭扣野长城后露营夜宿,被雷电击中受伤;同一天,1名女子在江西萍乡武功山穿着单薄登山徒步时失温遇难……尽管户外探险能够带来刺激又新鲜的体验,但其带来的危险性却是不可估量的。
不是看过几段视频、学习过户外救援知识就能算的上是专业的户外爱好者,不论是天气还是地势,大自然中的每分每秒都是不同的,背后的危险也是隐患重重。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当下的一些户外探险参与者缺乏专业的户外知识及户外经验,且严重低估了户外活动的危险性,人要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户外中一旦遇险,自救方式不当,很可能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除此之外,不少网红博主为了流量会在社交平台和旅行app上对一些“野生景点”片面营销。正如此次“石人峡景区”,尽管景区开发停滞,但一些平台上的徒步攻略也有不少,有的还标注了“适合新手尝试”“部分栈道年久失修,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等宣传语,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这样的宣传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虽然“成年人应该风险自担”,但平台需要承担相对应的社会责任,该有的内容审核必不可少,同时增加安全隐患提示,避免更多人以身犯险。同时,普通户外爱好者也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尽量选择正规旅游景点,拒绝跟风野游,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媒体观点
央广网:不能用以身涉险的方式去换诗和远方
事后对着屏幕讨论出的一连串“如果”和“应该”,正说明事发时有一系列的处置失当之处,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最紧要的,还是要学会预判和规避风险,更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对并不具备专业素养的广大普通人而言,参与此类活动一定要三思谨慎、量力而行。希望这个以生命为代价留下的沉重视频,能够抵过社交平台“未知惊喜”“废墟探险”“小众秘境”等盲目的流量推荐,让更多人切实意识到,成熟的旅行观一定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亲近自然、获得体验,而绝不能以身涉险去换“诗与远方”。
新京报:两名驴友遇难,户外风险意识须放首位
成年人可以“自担风险”,但以生命来敲响警钟,这样的代价还是太沉重。户外野游,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和探险精神,更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户外经验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方能做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澎湃新闻:又见野生景点“吃人”,该彻底反思野游了
虽说“成年人应该风险自担”,但安全提醒、日常巡逻不能放松。此外,一些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和旅行APP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介绍这些“野景区”的攻略,应该强化提示,特别是可以强制关联相关的安全隐患提醒,甚至予以限流、删除。
总之,这起悲剧警示是多层面的,如何避免更多人以身犯险,是治本的反思方向。面对野生的网红景点,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