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舌尖上的安全怎能存在潜规则?
时间:2024-07-12来源:小巨人信息科技
截至7月11日,该事件共有相关信息2666779条,7月10日达到全网声量最高峰,网媒为主要传播媒体,占比43.84%,其次是短视频平台,占比33.65%,该事件负面信息居多,占比54.86%,微博话题#国务院食安办回应油罐车事件#阅读次数达1.8亿次。
近日,新京报发布的一篇报道,揭露了罐车运输领域的一系列乱象,令人瞠目结舌。报道中称,今年五月份起,新京报记者对罐车领域展开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成为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报道一经发出,该话题便引发广泛关注,调查中涉及的食用油企业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也频频登上热搜,目前,中储粮集团已发布声明称在全系统开展专项大排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依法终止运输合作。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而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当食用油和煤制油甚至毒性更高的化工液体长期同罐运输意味着什么?这表示那些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苯或氨基苯……可能已长期、大批量流进食品工厂、饭店、百姓的餐桌,持续对大众健康造成危害。
这样的现象竟然成为了罐车运输领域的“潜规则”,甚至连本应作出表率、强化标准的中字头国企牵涉其中,更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无疑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公然挑衅。即使中储粮和各大食用油公司均发表了声明,表明了态度,但也并不被公众所接受,人们已经开始对整个食品安全体系产生了怀疑。食品安全防线不能一退再退,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严打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那么,为何罐车能装满大豆油离开,并且一路畅通无阻?监管不到位是主要原因。相关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罐车运输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严查罐车运输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对违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确保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其次,要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针对罐车运输领域的乱象,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罐车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要求,规范企业行为。通过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防线不被突破。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防线不能一退再退,此次国务院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乱象,无疑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一次有力震慑,希望调查组能够对从上至下的整个产业链条彻查问题,彻底整改,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媒体观点
人民日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怎敢成为“公开的秘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不容任何闪失。对于敷衍塞责渎职失职者,唯有严肃追责才能以儆效尤、廓清风气。对于目无法纪胆敢越法律红线者,唯有依法依规严惩不贷才能切实维护法律尊严、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下最大气力抓好。从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到不法商家将福寿螺伪装成田螺卖,再到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这些乱象警醒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一以贯之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丝毫不可懈怠、时刻不能放松。
农民日报:别让油罐车载满失望
毫无疑问,用没清洗的煤油罐车装大豆油,是违反行业规定的。然而,该规范只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约束力有限。但不管有什么理由和借口,都不能拿人们的健康不当回事。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从严监管,希望相关单位能尽快拿出处理结果,抓紧健全食用植物油运输规范和监管处罚措施,给公众一个交代,别让油罐车载满失望。
红星评论:罐车混用近20年没有根除?需要一次全行业“质检”
表面看起来,油罐车混用事件暴露出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即该清洗而不清洗,实际上,折射出企业内部管理出现失效,监管机制可能出现失灵,且是长期失灵。罐车混用乱象长期没有根除,令消费者悲哀,也令相关部门蒙羞。随着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特别是消费者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绝不能容忍这种乱象存续下去。“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绝不是说说而已,唯有落到实处,油罐车混用乱象才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食品安全才有保障。